查看原文
其他

解密中国仅有的五大姓氏因何拥有同一家谱且不能通婚?

2017-10-22 楚国农夫 新乡文史论坛

李奉先 原创


老歌承载太多的记忆,沉积越久越醇香,唤醒最真诚的心酸,清晰的吟唱尽在不言中。一首首老歌完成情感一次次美丽的蜕变,我不祈求真情永恒,我会用文字记下漫漫长路。


蓦然回首,缠绵与妙曼以离自己好远好远,彷徨和失落,欢欣与快乐,诠释生命的挣扎和未来,竟是于此的不能承受之重,品味深刻的人生苦旅。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136z48drc&width=500&height=375&auto=0

导读:

“我是谁?我来自何方?”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千古诘问。如果他姓孔、姓孟、姓颜、或者姓曾,孔孟颜曾卜姓宗亲就会回答他这个艰深的问题。遗憾的是他不是中国人。


在中国,姓氏不仅代表了血缘关系看的见的传承,更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对于个体而言,姓氏是祖宗所赐,尊重姓氏便是尊重祖宗和自己;对于家族而言,姓氏是凝聚祖人的最重要的力量;而对于全体中国人而言,姓氏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徽章。


孔孟颜曾---在华夏大地,有且只有这5姓have所谓的“通天家谱”,5家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卜商5大圣贤!5姓的字辈问题,折射出一个民族血脉相承的缩影。

                              楚国农夫笔下之孔孟


据说,2568年前的公历9月28日,孔子诞生,西方那个作为公历起点的神之子还远未出世。


在孔子73岁泰山倾颓之后,他仍以各种面目游荡在这块土地上,时间长达两千多年。


有个叫叔梁纥的,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一个儿子,小妾为他生了长子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叔梁纥请求颜氏让她三个女儿之中的一个立为妾,颜氏念叔梁年老且性情急躁,于是征求三个女儿的意见。长女和次女都不同意,只有小女儿颜征在(颜徵在)尼山居住并且怀孕。


孔子生而七漏,头上圩顶(yú dǐng,意为头顶凹陷),而又因其母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他将是圣人,是先师,是帝王统治的大旗,也是读书人膜拜的偶像。然而,在那未免太过“短暂”的73年里,或许他最贴切的身份是:“士”。这个身份已注定了他内心有情怀,却手中无权杖;注定了他要在离乱的时代颠沛流离,在平衡理想与现实的同时不断寻求自我完善。


孔子在外多年,心情很不好。比如,他在卫国,独自在屋里击磬,铿铿作响,甭提有多烦。这种烦恼,无人领会,反而让个背着箩筐打门口过的汉子给听出来了。孔子的烦恼是“莫己知”——谁都不搭理,谁都不理解。该跑的地方都跑过了,剩下的只是浮海居夷。


知其不可而为之,正是孔子实现理想的过程,幸福而又疼痛。


笔者认为:孔子的一生几乎是标本式的一生。每一个知识分子,或者说,每一个心怀理想、对精神世界有所追求的人,都和孔子一样,一生在现实的大地上寻求理想实现的可能性。追求、碰壁,然后或者坚持立场,或者修正理念,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样逐步完善自己,最终找到在人间诗意栖居的方式。


回望两千多年的那个风尘仆仆的背影,他不但是我们精神上的父亲,也是我们命运的引领者。


孟子的出生之时距孔子之死约百年。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孟孙氏衰微后,有一支从鲁迁居到邹,就是孟子的祖先。


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孟子没有讲他的老师的姓名,却是说:“予未得为孔子徒也,子私淑诸人也。” 司马迁载,孟“受业子思之门人”。而据《史记·孔子世家》,子思的父亲孔鲤(孔子的儿子)生卒年,鲁缪公(鲁穆公)的在位时间进行推算,孟子受业于子思是难以成立的。由此看来,孟子师从子思之门人较为妥贴。


关于孟子的父亲更加缺乏资料,赵岐在《孟子题辞》中认为孟子“宿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孟子幼年和孔子一样,在母亲的教育下成长,孟母教子的故事,史书上记载颇多,孟母的言传身教对孟子成为“亚圣”具有巨大的作用。孟子对孔子备极尊崇,他在《公孙丑上》说:“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从中年时起,他怀着极大的政治热情和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率弟子游历诸侯国,弘扬仁义、宣传德政、同情民苦、抨击暴政,力谏诸侯实施仁政、制民之产、发展经济、减轻刑罚、薄收赋税、尊贤使能、加强修养,从而获得民心一统天下。


公元前289年,孟子终老于邹,后人为敬仰他称之“亚圣”。

红尘碰壁居士笔下之颜曾

“苗而不秀,秀而不实”这八个字,据说是孔老夫子叹惜他的学生颜回的。颜回英年早逝,几乎使孔子痛不欲生,连呼“天丧予,天丧予!”

有跟随他的弟子问,老师你真的那么悲痛吗?孔夫子回答说,不为像颜回这样的人悲痛,还为谁悲痛?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不假思索地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好学,他有怨气不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犯同样的过错!

弟子中,颜回大概是家庭比较贫困的一个。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不能忍受这种贫苦,颜回却是自得其乐,对此,孔夫子就赞不绝口,连声说“贤哉回也”。

对于孔夫子的学说,颜回佩服得五体投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孔子说颜回对他没有什么帮助,对他说的话,没有不感到心悦诚服的。这句话是批评还是褒扬颜回,大概谁都能够体会得出来。由此透露一个信息,对于孔子说的,颜回只会洗耳恭听,点头称是。

据《孔子世家》记载,老子赠言孔子,其中有两句是“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不知道这一记载是否可靠,也不知道孔子的“四绝”以及孔子喜欢颜回是否与这两句话有关,但我以为,人可以有缺点,却不可以没有自我。这一点,为人之师者尤当引以为戒。

曾参二十七岁,孔子卒。孔子临终将其孙(孔鲤之遗孤)子思托付于曾参。 
 
三年守墓过后,孔门弟子子夏、子游、子张认为有若面貌很像孔子,要把有若当孔子来事奉,强叫曾参同意。曾参拒绝说:“这样做不可。老师的德行像长江的水洗过,像秋天的阳光晒过,清净洁白,无以复加,怎么只求面貌像似呢?”

《弟子规》说:父母责,须顺承。身有伤,贻亲忧。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才算是尽到了孝道?原来,几千年前,孔老夫子和弟子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曾子与父亲锄地,不小心锄断了苗,父亲生气用大棒子打他,做儿子的安然承受,也是出于一片孝心,哪知被打得昏死过去。可是曾子苏醒来的第一件事情是慰问父亲,然后唱歌,借以告诉父母自己身体没事,为的是让父母安心。


可是当曾子去向老师请安、汇报情况时,老师居然连门都没有让他进!

原来真正的孝道,不只是表面的顺,更主要的是要善于体察父母的心,能够不使父母的德行受损。

其著名的文句有:“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论语·泰伯》中曾子的一句话。             


曾参在孔学中的地位,很长时间以来未被人们所认识。上承孔子道统,下开思孟学派,这一学术地位,是唐、宋以后才为一些人所逐步承认。


后世尊其为“宗圣”,与孔子、颜子、孟子合称“四圣”。


不同凡响的卜商


字子夏,孔子得意门人,为七十二著名弟子之一,以文学见称。孔子死后,卜子夏在孔墓守孝三年,之后即到西河设教讲学,传播儒家思想,足迹遍布汾阳地区,一直生活了55年。

培养了不少治世人才。著名的有春秋战国时的吴起、李悝、公羊高、谷梁赤、段干木、田子方、禽滑厘等。魏文侯等尊他为师,常向他咨询国政。他精研《诗》教,明于《春秋》大义,兼通《易》、《礼》。


晚年丧子,悲伤过度,以致双目失明,定居辛封村(今阳村乡东辛封村)。死后葬于东辛封村南。唐贞观二年(628)朝廷下令全国把卜子夏的牌位放到孔子庙和孔子一同祭祀,并开始整修墓地。


通天谱

四姓氏字辈诗50字如下:


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走遍全国是一家!


目前,不但孔子的后裔按此字辈谱起名,而且孟子、曾子和颜回的后裔也一律使用这个字辈谱。这样,只要看到5大“圣裔”后代姓名中间的字,就可知道他们的辈份,这在华夏众多姓氏中,唯有5姓享受这一殊荣,这在中国历史上实为罕见。


孔孟后人现在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


明崇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衍植)奏准。后续十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再添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


不过,因为孔家是圣人之后,为了表示对孔家的尊敬,一般说来,孟、曾5姓氏要是在平常的交往中,遇到比孔姓高辈分的情况,孔姓要是不主动说高低,其他4家一般不去和他比辈分高。要是比孔家低呢,就可以直接说比孔低了。曾、颜两姓见到孟姓也一样的道理。当然,这只是个礼貌的问题。

其实,更严谨的排序应该是:孔、颜、曾、卜、孟。基于普遍性,同姓之间不婚;基于特殊性,又规定这5个姓之间相互不婚。


孔子生子孔鲤无后,孟氏过继伋为孔后。伋亦无后,孟氏又过继白为孔后。白为轲之胞弟。


种种迹象表明至少孔子三代以后其子孙均为孟氏后代,这也是孔孟渊源的最大关系,且孔子亦为宋国人(今河南夏邑人),非为山东人。孟子世代均为鲁国人。在前卌四世祖帝喾高辛氏 ,前卌三世祖契就与孟氏先祖为一人,故此永世安好,不得互伤,亦不得通婚(一家人,都是兄弟姐妹)。


以上,为笔者小学研究,不足之处,还请大方之家留言指正,谢谢!

总编辑楚国农夫

李奉先,原名李德军,中共党员,省作家协会会员,延津县作协副主席,凤凰网文史栏目编辑,凤凰卫视特约撰稿人,《联合早报》主笔之一。

以散文杂文见长,工于国学文言典籍,音乐/书法爱好者,科班:先秦文学;文章散见于国内外多家报刊.学者,诗人,凤凰网军事评论员。


推荐阅读:

【组图】毛泽东让中国百姓怀念的十大谜底!

【红色中国】毛主席时代电影插曲大全!

【组图】中国最有钱20人榜单出炉:11人身家过千亿!首富居然是...

【组图】古龙因何拥有两个妻子与无数情人?

中国已正式进入“娶妻难”时代!

大秦帝国:从养马夫到千古第一帝,我是流泪写他的!

63 32282 63 20505 0 0 5598 0 0:00:05 0:00:03 0:00:02 559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